工作经历
· 2018.7 - 2019.7
工程技术部 → 光大环境修复 
· 2019.8 - 2021.8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博士后
· 2021.8 - 2023.8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助理研究员
· 2023.9- 至今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天津大学 →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
· 理论研究:探究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群落组成特性、基因表达特征、代谢途径选择特性。阐述微生物对于污染物去除过程中的调控机理。主要研究生物膜的环境形成影响因素、群落组成特性、基因表达特性、代谢途径特性及生物膜调控基因与环境因子间的互作效应。
· 工程应用:基于微生物分离与驯化、基因编辑等技术的环境工程菌的筛选与构建,实现工程菌培养的廉价性与污染物高效去除的优势融合。构建的工程菌主要用于气体VOCs、含氯有机物的去除;有机废水中,氨氮、有机磷农药的去除 ;石油或其衍生物(樟脑、辛烷、萘、水杨酸盐、甲苯和二甲苯)的去除,工程菌对于原油脂肪烃的降解率约为50%;工程产蛋白菌的重金属(Hg2+、Cd2+)的结合。
社会兼职
-
· 2025.4-至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委员
-
· 2023.9-至今
内蒙古自治区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外部专家库专家
-
· 2023.9-至今
光大环境修复学术委员会委员
-
· 2023.12-至今
iMate青年编委
个人简介
李维华,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环境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转化、控制与资源化利用。通过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定向驯化、功能基因编辑的方法强化功能菌或功能菌群对污染物的治理效率。通过人工智能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深入分析功能菌和功能基因的基因和代谢特性,强化人工智造工程菌定向功能。根据污染物治理过程中功能菌或功能菌群的需求定向进行工程设备的改造与设计。相关研究涉及农田土壤修复、石油化工污染修复、矿山土壤修复、工业废气处理、污水净化和有机污染物处理。研究内容包括:微生物分离、微生物基因编辑、微生物生物信息学、微生物组学分析、微生物在水、土、气环境中对于污染物的去除。(ResearchGate: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Weihua-4?ev=hdr_xprf)
典型微生物基因编辑与功能调控示意图
一、教学实践经历:
(1) 第四届“智慧树杯”全国课程思政示范案例教学大赛,特等奖
(2)第十八届天津松正"桃战杯"天津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三等奖。项目名称:超级除臭菌群的生物智造方法与应用。指导教师
(3)指导2024环境学院“宕”寻未来暑期社会实践队,实践队获得天津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表扬团队,本人获得2024 年天津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表扬个人。
暑期社会实践
二、育人理念:
培育英才,包容并济,永攀高峰。以一流的平台培育德才兼备的祖国栋梁,鼓励和尊重不同文化与思想的碰撞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注重学生心理健康与团队氛围的营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追求学生培养与学术研究的卓越。
团队俱乐部定期开展师生娱乐互动
三、项目经历(近五年):
(1)环境污染防治江西省重点实验室重点开放基金:基于基因编辑的工程菌构建及其强化氯代有机废气生物净化技术的研究,项目编号:HJWRFZ-Z-2024-05,主持
(2)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典型化工园区恶臭污染精准溯源与控制技术及应用示范,子课题负责人
(3)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沉积物养分增加和草食动物排除对海南海草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主要参与者
(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村镇饮用水水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主要参与者
(5)苏州市七都镇非正规垃圾填埋封场后场综合整治项目(横向课题),技术研发负责人
(6)盐城工业场地综合治理项目(横向课题),技术研发负责人
(7)鹰潭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项目(横向课题),技术研发负责人
学术成果
奖励与荣誉
团队
所属团队:环境微生物利用与控制
网址:http://www.tjuwangc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