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网

焦魁

  • 教师名称:焦魁
  • 教师拼音名称:Jiao Kui
  • 出生日期:1984-06-16
  • 性别:
  • 职务: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常务副主任
  • 职称:教授

其他联系方式

  • 邮编:
  • 基本信息

  • 研究方向

  • 获奖情况

  • 论文成果

  • 焦魁,天津大学讲席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常务副主任,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FRSC)和工程技术学会会士(FIET),中国内燃机学会会士与储能技术分会主任委员,国际绿色能源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Green Energy)储能分会主席。担任国际期刊Energy and AI创刊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 Energy副主编,IEEE Transactions on Transportation Electrification, eTransportation, Applied Energy等期刊编委。

    焦魁教授主要从事燃料电池、电解池、锂电池、温差发电器、内燃机、燃气轮机等装置中能量存储、转换、利用等问题的研究工作,针对燃料电池等电化学能量转换装置建立了全流程、高效、高精度,可用于正向设计与实时控制的仿真模型和软件,获授权发明专利和软著40余项,在计算精度、计算效率和适用性等方面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应用于一汽、东风、上汽、广汽、博世、中汽中心、潍柴、中国船舶、长城等30余家国内外领军企业的产品研发,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焦魁教授出版了多部工程热物理、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著和教材,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Joule, 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Science Bulletin等期刊发表文章200余篇,其中在Nature所发表的9页长文利用了所建立的仿真模型进行系统性详细计算,为未来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设计提出了详尽的技术指标和路线,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被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基金委官网等重要媒体大篇幅正面报道。

    焦魁教授主持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牛顿高级学者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以及一汽、博世等企业横向等数十个科研项目。以第一完成人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内燃机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创新一等奖、国际绿色能源协会技术创新奖、英国化学工程师学会 IChemE自动化与数字化提名奖和研究项目提名奖。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天津市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1项,入选天津市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一流课程1门 ,并担任天津市储能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中国青年科技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宝钢优秀教师等奖励。

    焦魁教授作为大会主席或联合主席举办了2020-2024五届能源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2018年绿色交通能源发展与变革中英双边研讨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英国皇家学会共同资助)和2017年中国工程热物理传热与多相流青年论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应邀在世界内燃机大会、世界燃料电池大会、国际清洁能源会议、中国工程热物理年会、金砖五国青年科学家论坛等国内外学术会议以及国内外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作学术报告100余次。

    焦魁教授指导学生获得香江学者计划(2人次)、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人次)、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人次)、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2人次)、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优博论文(2人次)、中国内燃机学会优博论文、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全国二等奖、三等奖及天津市特等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0余人次)、天津大学学生科学奖等人才计划、优秀论文或竞赛奖励,指导学生获得世界汽车工程师(SAE)年会、国际绿色能源会议、世界内燃机大会、世界燃料电池大会等会议最佳论文奖等国际奖励10余次。


    • 暂无内容

教育经历

  • 2007.9-2011.9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机械工程系   博士
  • 2005.9-2007.9 加拿大温莎大学   机械工程系   硕士
  • 2001.9-2005.9 加拿大温莎大学   机械工程系   学士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津ICP备05004358号-1 津教备0316号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