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知遥
- 教师名称:马知遥
- 教师拼音名称:mazhiyao
- 出生日期:1971-03-14
- 性别:男
- 职务:系主任、学科带头人
- 学科:国际中文教育
- 职称:教授
其他联系方式
- 邮编:
- 邮编:
- 通讯/办公地址:
- 邮箱:
基本信息
研究方向
获奖情况
论文成果
-
马知遥,70后诗人、评论家、民俗学者、非遗研究专家,文学博士、建筑学博士后。现任天津大学英才教授;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学科带头人;天津大学建筑学、风景园林、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首届求是教学楷模奖教金获得者,天津大学教书育人标兵,天津市优秀教师。青海省昆仑英才;陕西师范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博导;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首席专家;天津理工大学美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宁夏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天津市作协第九届签约作家,天津市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3项,主持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1项,文旅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三部委重大专项天津大学“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负责人。发表论文200余篇,见于《新华文摘》《民俗研究》《民族艺术》《文化遗产》等;专著及主编图书30余部,发表诗歌百余首。曾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一等奖(合作),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三等奖,泰山文艺奖等。
-
- 2024年11月17日,课程《中国文化与传播》(研发者:马知遥、王明月、张潆文、刘珺、王媛媛) 在2024全球中文联盟数智化教学“金牌”项目评选中获“金课”称号
- 2024年11月11日,被中国知网评为2024年度知网高影响力学者
- 2024年1月,获得2023年度来华留学优秀指导教师
- 2024年1月,被评为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优秀工作者,校个人先进工作者
- 2023年获得国家文旅部颁发的年度全国高校非遗研培绩效考核优秀
- 2023年12月《传承人口述研究丛书》(三卷)获得CTTI智库优秀成果二等奖
- 2023年10月《中国文化与传播》课获得首届天津大学研究生优秀核心课程
- 2022年获得天津大学2021年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以美育人 励我民魂”综合大学“3+3+3”美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和董雅教授团队合作)
- 2022年获得天津大学2021年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材《中国民间文化十五讲》
- 2021年,第十七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专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小学读本》
- 2019 年第十六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专著《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第二作者)
- 2021年12月《中国民间文化十五讲》获得天津大学首届研究生教材二等奖
- 2021年第十七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专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小学读本》(第一作者)
- 2019 年第十六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专著《布老虎寻踪》(第一作者)
- 2019年度天津大学“三育人”先进工作者标兵
- 2019年度天津大学教职工个人示范岗
- 2019年天津市优秀教师
- 2020年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科)一等奖:专著《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合作)
- 2016年第十四届天津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专著《天津皇会文化遗产档案丛书》(丛书编委、副主任)
- 2015年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理论著作)一等奖:专著《天津皇会文化遗产档案丛书》(丛书编委、副主任)
- 2018年获得首届天津大学“求是”教学楷模奖教金(仅六人)。
- 《中国文化》获得2018年天津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四)
- 2017年度致公党中央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
- 《致公党天津市委会为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讲好天津故事建言》获得中国致公党天津市委会2017年度优秀调研成功二等奖(独著)
- 2016年度《关于发展天津市标志性民俗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建议》获得市政协主席督办提案。(独著)
- 2012年论文《非遗保护的悖论和解决之道》获得第5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独著)
- 2012年论文《非遗保护的困惑与探索》第8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二等奖(独著)
- 2012年论文《非遗保护的困惑与探索》获得第26届山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专著《中国小说艺术探幽》获得2010年第24届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独著)
- 中篇小说《昨日之城》2009年荣获首届万松浦·佛山文艺文学大赛,优秀小说大奖
- 论文《中国乡民艺术的精神镜像与吉祥追求》获得2010年第七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三等奖(独著)
- 《中国小说艺术探幽》获得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专著类一等奖2010(独著)
- 2005年度山东省出版研究论文选《书坛话语》刊发评论:《在宏大历史叙事中呈现可能:读女作家虹影长篇新作〈上海之死〉》(泰山出版社)该论文获出版优秀论文奖
- 2007年小说、诗歌、散文分获10项山东省五一文化奖。其中二等奖3次,三等奖5次
- 2010年度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社科联科学普及周先进工作者
- 民俗小说《爸爸的黄羊》2002年获得全球华语文学创作优秀小说大奖
- 专著《现当代文艺创作中的怨妇母题》,获2008年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独著)
- 《影评写作理论与实践》获得山东省2007年度艺术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二等奖
- 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评委
- 教育部社科项目推荐盲评专家
-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专家
- 国家艺术基金评选专家委员会专家
- 天津市社科专家库专家
- 教育部博士论文盲评专家
-
- CSSCI数字时代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审思,常国毅、马知遥,《新疆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
- CSSCI门文化特质的民俗学解读——兼议民俗学研究建筑的当代价值,马延孝、刘智英、马知遥(通讯作者),《民间文化论坛》,202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24年第2期全文转载。
- CSSCI非遗传承的问题域扩展研究,马知遥、常国毅,《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23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24年第9期论点摘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第4期论点摘编。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24年第5期全文转载。
- CSSCI 内嵌式介入:工匠主体性视域下设计介入传统手工艺的另一种可能,王明月,马知遥(通讯作者),民族艺术研究,2024年第2期。
- CSSCI门文化特质的民俗学解读——兼议民俗学研究建筑的当代价值,马延孝、刘智英、马知遥(通讯作者),民间文化论坛,202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24年第2期全文转载。
- CSSCI中国非遗高等教育的特色发展路径探究,马知遥、姜向阳,《山东社会科学》,2023年第12期。
- CSSCI非遗传承的问题域扩展研究,马知遥、常国毅,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23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24年第9期论点摘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第4期论点摘编。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24年第5期全文转载。
- CSSCI非遗保护融入区域发展的需求与趋势——“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非遗区域整体性保护”研讨会综述,马知遥,常国毅,《文化遗产》,2023年第6期。
- CSSCI非遗工坊的生成逻辑、基本意涵与实践分析,刘智英、马知遥、刘垚瑶,《民俗研究》,2023年第5期。
- CSSCI原始思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阐释,马延孝、马知遥,《青海社会科学》2023年第1期。
- CSSCI回忆、地点与身份:阐释和建构清明节日文化记忆的三个维度,马延孝、马知遥,《文化遗产》2023年第2期。
- (C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探究,刘垚瑶、马知遥,《华文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3期。
- (C扩、北核)从文化立场到人的立场:解析非遗保护中人的问题,常国毅、马知遥,《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4年第4期。
- (北核)非洲来华留学生学业成就问题的差异深描与改善策略——以T大学为例,常国毅、马知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
- (C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问”, 萧放、张士闪、宋俊华、马知遥(栏目主持人),《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3年第1期。
- (C扩、北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视域下非遗的文化建构,马知遥、常国毅,《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
- (C扩)传统手工艺文化基因的解析与活化——以陕西东路皮影雕刻工艺为核心案例,刘智英、马知遥,《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
- CSSCI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几个关键性问题,2019年《民俗研究》第6期,该文于2020年第9期《新华文摘》报刊文章推荐。高被引论文。
- CSSCI 马知遥、潘刚 传承人口述史的身体经验价值 2015年《民俗研究》第5期
- CSSCI 耿涵 马知遥 非遗语境中民间美术与艺术设计的共同发展刍议,2014年《民俗研究》第2期
- CSSCI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田野思考——中国北方民间布老虎现状反思,《民俗研究》,2012年第4期,全文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丛书。
- CSSCI非遗保护的困惑和探索,《民俗研究》2010年第4期,2011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全文转载。同时被《西南民族研究》杂志全文选登。
- CSSCI中国乡民艺术的精神镜像与吉祥追求,《民俗研究》2009年第1期
- CSSCI孟姜女传说的人文内涵及创意开发《中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民俗研究》2009年第3期摘登。
- CSSCI吉祥文化的精神镜像和艺术表现,《民俗研究》2007.5吉祥文化专刊
- CSSCI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保护,成都大学学报,李修远 马知遥,原发2020年第6期,《新华文摘》网刊2021年第八期全文转载。
- SSCI Feiyang Lin, Xuan Zhang, Zhiyao Ma*, et al. Spatial Structure and Corridor Constru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 Case Study of the Ming Great Wall [J]. Land (SSCI: JCR Q2, IF:3.905), 2022, 11(9): 1478.
- CSSCI《“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的逻辑困境与设计改进》,2022年第2期《文化遗产》(王明月 马知遥)被人大复印资料2022年第10期《文化研究》全文转载。
- CSSCI《乡村振兴与传统工艺类非遗保护的路径研究》,2020年《文化遗产》第2期
- CSSCI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记忆阐释,2019年《文化遗产》第5期
- CSSCI 《离散性空间:文化生态保护的另一种形式》,2021年《民族艺术》第6期(二作)
- CSSCI 唐娜 马知遥 西部苗族史诗《亚鲁王》传承人陈兴华口述史2015年《民族艺术》第3期
- CSSCI挽救非遗需唤醒全民文化情感,《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
- CSSCI非遗保护中的悖论和解决之道,《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报》4月15日要点摘登。《光明日报》2010年6月29日“论点摘编”版面摘登。全文被收入《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10卷》。
- CSSCI《“文化经纪人”概念的重新审视:基于中国非遗保护经验的思考》,2022年第2期《山东社会科学》(马知遥 吴建垲 王明月)光明日报社文摘报2022-4-13日4553期摘发,入围第七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终评
- CSSCI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的稳态维持及变动,2013年《东岳论丛》第4期
- CSSCI 保护的是文化精华,2015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第5版理论版
- CSSCI:人民日报2013年12月1日理论版,《并非所有非遗都需复活》
- CSSCI:人民日报2014年6月16日理论版,《非遗保护得做减法》
- 光明日报2020年7月22日13版 马知遥,评论:“音乐+诗歌”咏唱奋斗者之歌
- CSSCI 别让非遗受伤,2015年8月12日,光明日报非遗版
- CSSCI 三喻文化模式下“非遗”传承的探讨,2019 年《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6期
- CSSCI 潘刚 马知遥 民俗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原则与方法,2015年《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
- CSSCI 世界行迹的文化构想,2015年《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
- 当代中国传统工艺研究的视域拓展,天津大学学报,马知遥 王明月,2021.4《新华文摘》2021年第21期论点摘发
- CSSCI圣人情怀和文化责任,2015年《天津大学学报》第3期
- (北大中文核心)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保护和传承优化策划研究,《天津大学学报》,刘益曦,马知遥等(通讯作者),2020年第3期
- 高校非遗研培的几个问题分析及其对策,《天津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马知遥,常国毅)
- (C扩)《非遗扶贫可持续生态系统的构建策略——以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为例》,2022年第3期《民族艺术研究》(马知遥 王乐颖)
- (C扩)《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性保护的方法论与道路探究》,2019.6《民族艺术研究》,马知遥 常国毅,该文观点2020年第9期《新华文摘》论点摘编发出。
- (C扩)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民族艺术研究》,吉琳玄 马知遥(通讯作者),2020年第4期,
- (北大中文核心、C扩)《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深化阶段》,《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马知遥 常国毅,2021年第6期
- (北大中文核心、C扩)媒体传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马知遥,周晓飞,2020.4
- CSSCI《荒诞中的真实》,2006年秋季《小说评论》
- CSSCI《中国当下泛裸体现象考察》,2008.1《求实》
- CSSCI《隐秘历史的的现代书写》2005.1《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 CSSCI《音乐谱就的快乐和忧伤》,2000.2《西北大学学报》
- CSSCI《解救我们的小说》,2002.7《出版广角》
- CSSCI《关注当下生活——首届鲁迅文学奖部分获奖小说扫描》,1998.2《理论学刊》
- CSSCI《论余华小说创作的先锋性》,2007.7《理论学刊》
- CSSCI《传媒高新技术发展中的中国艺术创意》,2008.9《理论学刊》
- CSSCI《乡间戏剧中的儒家文化》,2004.7《理论学刊》
- (北大中文核心)《活着的传统:论晋北鼓吹及《八大套》的传承与发展》,2022年第1期《晋阳学刊》
- (北大中文核心)基于GIS的温州古树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通讯作者),《中国园林》2019年第3期
- (北大中文核心)电线杠上的父亲以及中国的脊梁,《诗刊》2019年第8期
- (北大中文核心)新时代诗歌和百年新诗的建设,《诗刊》2018年第6期
- (北大中文核心)来自乡间的底层个人史,2017年《诗刊》第三期上半月刊
- (北大中文核心)市民生活的戏剧之魅,名作欣赏,2011年4月1日
- (北大中文核心)朴拙自然 心远气清《时代文学》,2008年第12期
- (北大中文核心)宿命的呐喊和可畏的现实《名作欣赏》2009年第10期下旬刊
- (北大中文核心)曹禺戏剧的先锋性《名作欣赏》,2009年第11期
- (北大中文核心)《封锁和被封锁的人间世》,2008.5《名作欣赏》
- (北大中文核心)《陈先发:古典的现代表达》,2008年9月《青年文学》(下半月)
- (北大中文核心)《于坚:在大城市的黑夜里》,2005.9《名作欣赏》
- (北大中文核心)《王小妮:我看到了海的脸》2006.1《名作欣赏》
- (北大中文核心)《韩东:这些年》2006.5《名作欣赏》
- (北大中文核心)《余华的活着与活着的现实性》2002.1《名作欣赏》
- (北大中文核心)《在细雨中呐喊的实验性》2002.2《名作欣赏》
- (北大中文核心)《虫草花木总关情》,《时代文学》(下半月)2007.5
- (北大中文核心)《为男欲掌控下的女性悲歌》,2005.3《名作欣赏》
- (北大中文核心)《夫妻之役:一场惊心动魄的命运对决》,2005.5《名作欣赏》
- (北大中文核心)《我因此看到平凡人生》,2004.3《名作欣赏》
- (北大中文核心)《从国外经典诗歌中看感动写作》,2007.7《名作欣赏》
- (北大中文核心)《当代诗歌创作中感动写作》,2007.1《名作欣赏》
- (北大中文核心)《2003年的中国诗歌》,2004.3《时代文学》
- (北大中文核心)《道德失范时代的价值迷茫》,2004.3《名作欣赏》
- (北大中文核心、C扩)《全面复兴传统文化背景下木雕的传承与困境研究》,《艺术评论》杂志,马知遥 常国毅,2020年第1期
- (C扩)论高校研培计划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西北民族大学学报》,马知遥 马道玥 刘佳,2020.1
- 集体传承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生命力研究——以传统节日为例,刘智英、马知遥,《节日研究》,2024年第2期。
- 奋斗是青春的同义词,马知遥,《教育家》,2024年第26期。
- 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的写作问题,马知遥,《非遗传承研究》,2024年第1期。
- 文化转型与非遗传承:兼对非遗历史性、社会性和生活性的思考,常国毅、马知遥,《中北大学学报》,2024年第5期。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信仰的艺术表达,马知遥、刘垚瑶,《齐鲁艺苑》2023年第4期。
- 门文化特质的民俗学解读——兼议民俗学研究建筑的当代价值,马延孝、刘智英、马知遥,民间文化论坛,2023年第5期。
- 宏阔视角治史 人文情怀育人,《百家评论》2023年第4期
- 保护文化遗产 守护精神家园,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3月2日
- 虎与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2月11日
- 虎年话虎:民俗中的虎文化,中国民族报,2022年2月12日被《学习强国》全文摘发
- 新文科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建设的思考,2022年第4期《齐鲁艺苑》
- 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高校非遗教育实践探索,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马道玥,马知遥)
- 乡村振兴背景下“二月二”龙神信仰何去何从?,节日研究,马知遥,刘垚瑶,2021.2
- 打通敦煌文献与文学的长篇小说《野马,尘埃》,丝绸之路,2021年第6期
- 中国面塑艺术发展现状及可持续性探讨,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马知遥 赵静宜
- 新时代背景下自我更新型教师的要素重构,《当代教师教育》,马知遥,常国毅,2021年第3期
- 机巧且疼痛的现实主义及其未来可能性——关于毕飞宇的小说
-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认同研究,马知遥; 高珊
- 跨文化教育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河北科技大学学报》马知遥 李修远,2020.9
- 挖掘与体悟: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探索与经验借鉴,《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5
- 清代《康熙浙江通志》中的舆图研究,《国画家》,2020.3 刘益曦 马知遥
- 2020年《天津教科院学报》第2期,《留学生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与实现路径》,马知遥 刘佳
- 2020年《长春市委党校学报》第2期,《金翼》中受教育者的身份认同与协商,马知遥 吉琳玄
- 2020年《东方论坛》杂志第2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 马知遥
- 2020年《齐鲁艺苑》杂志第2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认同研究》,刘雪 马知遥
- 2020年《山东艺术》杂志第2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大学生群体文化认同研究》,赵静宜 马知遥
- 中国传统村落的研究现状及保护策略,马知遥 吴建垲,《遗产》杂志第3辑,2020年12月出版
- LIU Yixi ,MA Zhiyao(Corresponding author). Study on the Spati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Village Settlements in Nanxijiang River Basin[C].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chitecture: Heritage,Traditions and Innovations(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volume 471:463-467,Moscow, Russia,26-27 Feb. 2020
- 中国布老虎艺术及乡村振兴,2019年《民间文化论坛》第2期 马知遥 刘垚瑶 马道玥,被《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一带一路”国家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卷》收录
- 2019.6《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乡土文明的层次化构建》,2019.6《山东艺术》吴建垲 马知遥
- 新时代诗歌的创作情怀和创作姿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年第6期 马知遥 刘佳
- 《千里江山图》中“山水人居”式的景观图像意涵,国画家,2019年第5期(通讯作者)姜向阳 马知遥
- 明式家具造物文化及审美特征探究,室内设计与装修,2019年第10期(通讯作者)姜向阳 马知遥
- 英国文化人类学与教育的融合发展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2019年第2期《教育文化论坛》(李修远 马知遥)
- 来华留学生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机遇、挑战与应对,2019年第2期《天津市教科院学报》(马知遥 王刚)
- 布老虎调查手记,2018年第2期《民艺》 马知遥
- 中国非遗著作研究述评,2018年8月,《贵州大学学报》 马知遥 刘旭旭
- 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2018年4月,《齐鲁艺苑》马知遥 孔军 刘智英
- 一带一路下高校国际化教育研究,2018年2月《天津市教科院学报》马知遥 王刚
- 燕山雪携带星光,中华读书报,2018年1月31日 马知遥
- 2016年传统村落学术研究述评,2017年8月《齐鲁艺苑》 马知遥 刘智英
-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动中国教育开放,2017年7月24日第六版,《中国社会科学报》 马知遥
- 2016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述评,2017年第2期《贵州大学学报》
- 民俗学视角下的门文化功能研究,2017年第1期《中原文化研究》
- 写作伦理的坚持是对人文精神的坚守,2017年1月6日《文艺报》
- 作家的时代精神自觉与审美实践革新,2018年2月12日《文艺报》
- 冯骥才小说文化新解,2016年第4期《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 宇向:从理所当然到神性的探究,2016年第4期《 新文学批评》
- 你的诗歌和你的生活——宇向访谈,2016年第4期《 新文学批评》
- 201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述评,2016年第2期《甘肃民族研究》
- 2015年传统村落保护学术述评,2016年第4期《甘肃民族研究》
- 传道授业 铁汉赤心,2016年2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第6版学林版)
- 文化传播需注重内涵阐释,2016年1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报》(第4版特别策划)
- 诸神崇拜和诗歌的活态生存——当代诗人群体生态论,2014年第4期南开大学文学院学报《文学与文化》
- 像爱惜自己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2016年第2期《齐鲁艺苑》
- “一带一路”认识蒙古国文化的新起点,2016年第10期《丝绸之路》
- 草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2016年8月5日第10版《内蒙古日报》(第10版文艺评论)
- 村落乱象及保护方法的思考,《记住乡愁——中国福建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论文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年7月
- 行走的思想,《文艺报》,2015年3月13日
- 201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综述,2015年第5期 《齐鲁艺苑》
- 城镇化与乡愁传统的延续,2015年第1期《人文天下》
- 2014年中国传统村落研究述评,《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 木版年画抢救的示范性及“年画学”提出的必要性,2013年《中原文化研究》第2期
- 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博弈——以葛沽宝辇为例,2014年第4期《艺术设计》
- 迷狂与极限的诗歌体验,文艺报,2014年2月16日
- 2014年《天津诗人》秋季卷,发表评论:宿命的呐喊和诗意的平衡:评马莉的诗歌
- 2014年《天津诗人》冬季卷,发表评论:绝不放松对好诗的标准
- 2014年《天津诗人》夏之卷,诗是一次光亮的集结——读《天津诗歌双年选(2012-2013)》
- 2014年第11期《星星》理论版,发表评论:好诗的品格和标准
- 2014年第9期《星星》理论版,发表评论:陈先发:复活汉语诗歌的传统
- 2012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述评,2013年第6期《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 冯骥才:民间文化的守护者,中国艺术报,2013年11月20日
- 冯骥才:让中国文化获得了世界声誉,文明,2013年9月1日
- 村落不需要假古董,文化月刊,2013年11月5日
- “千年最美古镇”调查的思考,文化月刊,2013年9月5日
- 寻找文化保护的双赢之路,文化月刊,2013年6月5日
- 布老虎文化保护须借力传统文化与民俗生活,2013年4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 《文化遗产保护离不开民间力量》,2013年4月《文化月刊》专栏文章
- 《非遗视角下的天津皇会发展研究》,2013年《齐鲁艺苑》第3期
-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传统村落保护,《丝绸之路》,2012年第22期
-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困境解析,《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2期
- 中国虎文化探源及民间布老虎生存现状反思,《艺苑》2012年第1期,《齐鲁艺苑》 2012年第4期
- “非遗后时代”期待 知识分子走向田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8月3日
- 从冯骥才“被高考”看其灵性写作,中国艺术报,2012年6月13日
- 中国虎文化探源及民间布老虎生存现状反思,《艺苑》2012年第1期
- 中元节传统中的的人文情怀和心理治疗,《艺苑》2012年第4期
- 行走在晋豫大地上,《丝绸之路》2012年第9期
- 小书大智慧 民俗真精神——品读山曼《流动的传统》,民间文化论坛,2012年第2期
- 年画的稳态存在和传承的生存危机,《年画的价值——中国木版年画国际论坛论文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
- 中国诗歌现状考察,诗潮杂志,2012年第7期
- 从历史的脉络中寻找真正的“文学相逢”,黄河诗报“中国当代散文回顾与年度大展”2012年第1、2合期
- 非遗保护和开发是否能够并举:民间文化论坛,2011年第2期
- “非遗”保护切莫走偏,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2月13日
- 非遗保护和开发是否能够并举,中国艺术报,2011年6月24日,后被全国40余家媒体转载。
- 晋鲁豫“布老虎”生存状况调查,中国文化报,2011年6月15日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是否能并举,《文艺繁荣与价值引领:第五届当代文艺论坛文集》,2010年12月,中国文联出版社
- 清明寒食的人文立场和现代传播,《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2010年9月,中国文联出版社
- 非遗保护:抢救 唤醒 文化自觉,《艺苑》2011年第1期,《民主与法制时报》3月14日摘登
- 让传承人说话——裸体拉纤事件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月4日
- 论“伪非遗”事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2月1日
- 庙会还要有点文化味,《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2月22日
- 非遗保护的最终目的是文化自觉,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5月26日
- 城市化挑战“非遗”的本真性,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7月14日
- 画乡消失,年画何处落脚?,《中国文化报》,2011年4月19日
- 手工制作还是机械化生产:布老虎的两难选择,《中国文化报》,2011年4月28日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初探,《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 传统节日的人文传播和现代传承,《艺苑》,2010年第2期
- 艺术创意将成为创意产业发展关键,《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3月30日,文化产业专版
- 原生态艺术硬性表演异化,《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10日
- 重视诗歌写作的深度和难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6月22日
- 水的浪漫和夜的深沉,《中国税务报》,2010年3月12日
- 鉴别从文本细读开始,《星星》理论版,2010年第2期
- 当代诗歌创作现状探析,《星星》理论版,2010年第3期
- 莫非诗歌论,《星星》理论版,2010年第4期
- 当代中国诗坛病症解读,《星星》理论版,2010年第5期
- 关于近年来诗歌奖项现象的对话,《中国诗人》2010年第4卷
- 他在水边敲打:80后诗人史质诗歌印象,《黄河诗报》杂志,2010年第4期
- 美质直通天地 大爱可撼人心,《黄河诗报》杂志,2010年第1期
- 鉴别从文本细读开始,《黄河诗报》杂志,2010年第1期
- 亲情充盈 爱撒故园,《黄河诗报》杂志,2010年第1期
- 路也访谈录,《黄河诗报》杂志,2010年第2期
- 评论专栏:马累、江非、三色堇、宇向作品评论,《黄河诗报》杂志,2010年第2期
- 预约死亡或者回答,《星星》2010年5期(理论版)
- 中国当下诗坛病症解读,《星星》2010年5期(理论版)
- 诗人请穿上裤子 不要随地吐痰,《艺术广角》2010年3期
- 现当代文艺创作中“精神性”缺失的讨论,《艺术广角》2010年2期
- 现代诗歌创作技法散论,《黄河诗报》杂志,2010年第3期
- 对世纪初诗歌"文化现象"的几点思考《星星》理论版,2009年第7期
- 世纪初诗歌的"文化现象"的对话《中国诗人》,2009年第一卷
- 谭延桐:上升的道路《中国诗人》,2009年第二卷
- 鉴别从文本细读开始(1)《星星》理论版,2009年第10期
- 鉴别从文本细读开始(2)《黄河诗报》杂志,2009年第8期
- 鉴别从文本细读开始(3)《黄河诗报》杂志,2009年第8期
- 鉴别从文本细读开始(4)《黄河诗报》杂志,2009年第8期
- 鉴别从文本细读开始(5)《黄河诗报》杂志,2009年第8期
- 鉴别从文本细读开始(6)《黄河诗报》杂志,2009年第8期
- 鉴别从文本细读开始(7)《黄河诗报》杂志,2009年第8期
- 所有澄静温暖甚至奔赴光荣的诗歌都因为爱《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 诗歌不死,诗在民间《星星》理论版,2009年第11期
- 选本时代的诗歌问题,《中国诗人》2009年第四期
- 隐秘内心的清晰叙述,《中国诗人》2009年第四期
- 成就的快慰和黑暗的来临《非非评论》,2009年年选
- 中国传统节日的人文内涵和精神镜像《中国民俗文化当代传承浙江论坛》论文集,2010年4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 艺术创意学设立的必要性探讨《第四届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年会》论文集,2009/09《齐鲁艺苑》杂志
- 《檀香刑:狂欢化叙述的女子》,2007.6《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 《从创意学角度看一本刊物的成长》,2008.3《诗歌月刊》
- 《众声喧哗中的锐利歌唱》,2008.1《诗歌月刊》
- 《想象的恬静与人间烟火》,2008年第三卷《中国诗人》
- 《关注被遗忘的群落 发现新诗发展的可能》序马忠《文本与言说》,2008年9月,大众文艺出版
- 《论动物图案中的吉祥情结》,2008年5月《艺苑》杂志
- 长篇评论《众声喧哗中的寂寞言说》《芝麻开门》2008年11月,中国戏剧出版社
- 《中国当代汉诗年鉴》,2006-2007卷,发表《2007年中国诗歌大事述评》
- 《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第三条道路》,2007.4《齐鲁艺苑》
- 《论中国吉祥文化的精神镜像和艺术表达》,2007.4《艺苑》,全文选入《首届中华龙文化兰州论坛论文集》
- 《在辽河的历史中回望》,《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5
- 《他独自在高原亮剑》,《雪莲》2007.5
- 《诗歌中坚的世纪合唱》,《诗歌月刊》(下半月)2007.7/8
- 《精英文化的媒体传播》,2007.7《当代小说》
- 《内心隐秘的潜入者----读汤养宗诗歌》,《敦煌》杂志,2007年第1卷
- 《那些喂养诗歌的兄弟姐妹》,《诗歌月刊》(下半月)2007.12
-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诗歌观察》,《诗歌月刊》下半月,2006.11
- 《大家风范 经典印象》,2005.7《当代小说》
- 《文化转型期的山东70后诗群》,2007.9《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你看你看文坛的脸》,2001.7《当代小说》
- 《崛起在网上的山东新诗人》,2006.9《当代小说》
- 《扬州文学》,2005.3《扬州文学》
- 《让诗歌找到“感动”和“意义”》,2005.1《新诗代》
- 《感动写作论》,2005.2/3《新诗代》
- 《他在诗歌中让长诗找回尊严》,2006.9《海啸三部曲》
- 《众声喧哗中最锐利的独唱》,2008.1《诗歌月刊》(下半月)
- 《刺探黄礼孩的隐秘世界》,2006.9《文学界》
- 发表评论《水色的浪漫和夜的温柔》2007年<大型诗丛>总第12卷
- 发表评论《冥想中的潍河滩》2007年<大型诗丛>总第12卷
- 《芦苇岸:让内心找到丰富多彩的表达:阅读芦苇岸近期诗作有感》,2006.1,《中国诗人》
- 崛起在网络上的山东新诗人《当代小说》2006.7,
- 非遗保护的人文和环境《中国文化报》2009年6月28日
- 山东民俗20年《社会科学报》,2008年5月14日
- 从创意学角度看当代红色经典的改编《现当代文学论坛》,2009年11月,中国华侨出版社
- 孟姜女传说的人文内涵和产业开发的可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2月9日
- 鉴别从文本细读开始系列4,《星星》2010年2期(理论版)
- 中国当代诗坛创作现状扫描,《星星》2010年3期(理论版)
- 鉴别从文本细读开始系列5,《星星》2010年4期(理论版)
- 《红灯记》电视剧与新世纪红色文化重构,《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3期
教育经历
- 2010.10-2013.6 天津大学 建筑学 博士后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博士后 教授,合作导师:冯骥才教授
- 2003.6-2006.6 山东大学 现当代文学 博士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博士 导师:孔范今教授
- 1998.9-2001.6 山东大学 现当代文学 硕士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硕士 导师:孔范今教授
- 1988.9-1992.7 陕西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学士 Undergraduate
工作经历
-
2015.5 -2022.10
|汉语国际教育系|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系主任|教授
-
2010.10 -2015.5
|非遗中心|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教授
科研项目
- 2024年,子课题负责人: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专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 2024年,项目主持: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深学深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善作善成”专项课题《天津市标志性非遗强化策略与津派文化品牌构建研究》
- 2024年,项目主持:文化和旅游部 教育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三部委重大专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培计划,京津冀三地传统技艺类非遗产品设计和品牌营销培训班
- 2023年,项目主持:文化和旅游部 教育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三部委重大专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培计划,风筝制作技艺高级研修班
- 2024年,项目主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引进团队《黄河沿线非遗区域性保护研究》
- 2023年,项目主持,首席专家:2022年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非遗区域保护研究》
- 2022年,项目主持:文化和旅游部 教育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三部委重大专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培计划,葫芦雕刻高级研修班
- 2021年,项目主持: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创新项目:《新文科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汉语国际教育核心课程群构建》
- 2021年,项目主持: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外读本和资源库建设》
- 2021年,项目主持: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年度科研重点项目:《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团队成员
行走田野的智慧
团队名称:行走田野的智慧
团队介绍:团队包含博士和硕士。这门学科来自跨学科研究,如艺术、文学和语言学。团队主要从事传统村落分析、村落口述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沿理论研究等。此外,团队还从事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研究、跨文化的比较研究。目前博士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产业发展。硕士点:跨文化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研究。